京津冀晋蒙五地构建华北计量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华北地区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京津冀晋蒙五地资源互补、产业协同、政策联动优势,初步形成了“政策协同、标准共建、监管联动、数据共享”的区域计量发展新格局,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计量支撑。
9月25日至26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的2025年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计量工作座谈会上,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一年来,京津冀晋蒙五地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转型、民生保障提升等重大需求,加强区域计量工作统筹协调,持续深化区域计量合作,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深入实施《关于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计量支撑体系的若干措施》,不断优化区域计量服务供给,提升计量服务区域发展的效能。实施京津冀三地“计量器具型式评价证书”互认,实现“搬家不搬证”,帮助跨省迁址企业快速开启生产经营。今年4月,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发布《关于统一动态汽车衡检定合格允许误差及有关计量投诉处理程序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动态汽车衡的计量监督管理,保障了华北地区在用动态汽车衡量值的准确可靠。
在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京津冀晋蒙五地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持续完善,共建有各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9229项,量值传递体系更加健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计量技术支撑。2025年,开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计量比对工作,5个省级院所和18个地市级院所参加,有效提升了区域量值传递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同时,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搭建了工作协同和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计量基础信息数据库,及时共享国家和北京市产业计量中心、(计量数据应用)基地、计量技术规范等计量资源信息,便于各地查阅、调用。
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各地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取得了丰硕成果。北京市积极推动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在航天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新建5家市级中心,这些中心正在成为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技术平台。天津市加快推进国家水运监测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创新性成立产业计量测试联盟。河北省立足制造业基础,培育轨道交通安全与运行维护、轴承产业等计量测试中心,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山西省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玛钢、煤炭、粮食等特色产业计量中心建设,助力资源型经济转型。内蒙古自治区聚焦稀土、乳制品等特色产业,建设12个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解决产业测量难题105个。同时,积极推进计量数字化转型,北京市筹建全国首个汽车自动驾驶计量数据应用基地,天津市筹划数智电力计量数据基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计量技术规范建设方面,2025年,6项京津冀共建计量技术规范和10项华北大区共建计量技术规范通过立项,为高精尖产业发展、能源资源精细化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健康等发挥重要技术支撑作用。为了提升规范编制质量,2025年6月,组织了“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培训”,邀请国家规范起草人进行授课,华北地区300余名技术人员参加,有效提升了计量技术规范编制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京津冀三地计量技术机构联合建立碳计量联合实验室,构建区域碳排放监测溯源体系。北京市依托市碳计量中心建设,积极为辖区企业提供差异化、多样化能源计量、碳计量服务。天津市成立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批准筹建“天津市碳计量中心(石油天然气)”,构建“钻井—管网—场站”碳计量技术体系,为石油天然气行业碳管理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河北省结合钢铁产业优势,以钢铁行业为重点培育国家碳计量中心,提升钢铁行业碳计量服务能力和水平。山西省批准筹建省碳计量中心,明确44项重点任务。内蒙古自治区依托全国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研制碳监测一体机等核心专利,这些成果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科技创新方面,鼓励联合攻关,推动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按照《华北大区计量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在氢能、人工智能等领域确定7项大区计量科技项目,所有项目都在有序开展研究。天津市获批国家NQI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制全国首个NMP渗透管标准物质,《高精度微小力值产生及测量技术与应用》获得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民生保障方面,加强民用“三表”、电子秤、加油机等民生计量监督,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京津冀晋蒙五地立足群众可感可及,深入开展民用“三表”集中整治工作。北京市实施《商品交易场所公平秤设置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成效显著,拟在华北地区范围内推广应用。天津市运用“三书一函”制度,向3家公用企业下发《提醒敦促函》,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河北省试点推广具有防作弊、数据远传功能的物联网电子计价秤及“一秤一码”。山西省建立立体化投诉响应模式,保障群众计量诉求得到快速反馈、及时办结。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加油站综合智慧监管平台,以“智慧计量”破解加油机作弊难题。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注册计量师人数持续增长,新建计量标准考评员资源共享机制,京津冀三地共享计量标准考评员386名。建立并不断扩大区域计量专家库,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下一步,京津冀晋蒙五地将深化区域计量协同发展机制,强化政策衔接、标准协同、监管联动、数据共享,构建更加完善的区域计量支撑体系。持续更新华北地区计量资源数据,推动大型仪器设备、计量标准、检测能力等资源开放共享。围绕生物医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制造、光纤传感、稀土、乳业、煤炭、冶金等区域特色产业,推动建设一批高水平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持续为华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