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场监管动态

市监安全守护人 | 刘鸣锋:以匠心执守特设安全

  引言

  在特殊战场上书写市监安全答卷

  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北京市市场监管系统亮出一组特殊的“安全密码”——十位扎根不同领域的市监安全守护人。他们中,有人用专业刻度丈量风险沟壑,有人在数据洪流中搭建预警雷达;既有利剑出鞘斩断食药潜流的雷霆,也有春风化雨编织市场经纬的坚守,他们以凡人微光筑起铜墙铁壁。

  当“匠心”遇上特种设备、“标准”勾画出安全防线,“赤忱”浇筑成食安长城……这些跳动在专业领域的温暖光点,正交织成超大城市夜幕下永不熄灭的安全光网。让我们透过十扇微光窗口,见证市场监管人如何将每一次丈量、每一个案件、每一组数据,转化为“人民至上”的温暖光谱。

  刘鸣锋 以匠心执守特设安全

  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领域工作二十年,刘鸣锋从大型游乐设施隐患排查到锅炉压力容器风险评估,从起重机械标准化建设到全市场(厂)内车辆动态监管,始终冲锋在特种设备安全防线最前沿。同时,他还承担了投诉举报处置、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检验检测和作业人员考核、地方标准编制等重要任务。他凭借长期的实践积累和扎实过硬的专业素养,让自己成为懂技术又通管理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领域的行家里手。

1.jpg

  二十年间,刘鸣锋将“安全无小事”的信念化作步步履痕,完成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领域一项又一项改革创新,之后又马不停蹄地投身更复杂的民生课题:为北京市近30万台电梯打造智慧监管体系,用“一梯一码”来守护百姓“上下平安”。

  面对北京市近30多万台电梯的监管重任,提升电梯安全监管工作的智慧监管水平势在必行。刘鸣锋通过对全国各地电梯监管措施的深入调研,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自己的判断——电梯智慧监管并不是简单的电梯智能化,也不是提高监管效率的智慧,而是电梯乘客、使用管理人员、维护保养人员、检验检测人员、监察人员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信息互通而形成对电梯使用状况的一致性判断,进而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形成“人维护梯、梯造福人”的良性运转模式。“一梯一码”是当前投入成本低、提升电梯安全信息使用率幅度大的监管措施,是实现电梯智慧监管的敲门砖,更适合北京市电梯安全监管现状。

  从去年开始,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开始对电梯实施“一梯一码”智慧监管,到今年4月底,全市电梯都已张贴“一梯一码”标识牌,实现了电梯维保环节非现场监管。扫描“一梯一码”标识牌,可以进入北京市电梯智慧监管平台:公众扫码可见维保记录,困梯时救援电话跃然屏上;维保人员"刷脸+定位"双重认证,关键部位影像实时上传;监管端上传资料、调用数据,有效降低信息交互成本,同时加强信息提示,避免错过重要信息。信息的公开透明不仅方便乘客了解电梯的安全状况,促进公众监督,增强公众对电梯安全的信心,还有效提高了维护保养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便于监管部门加强对电梯维护保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小小的“一梯一码”标识牌,成为了公众、维保人员、监管人员连接北京市电梯智慧监管平台的重要门户,也凝结着刘鸣锋和特设处同志共同攻关的几百个昼夜的匠心追求。

  “守一寸安全底线,护万家灯火可亲”, 对刘鸣锋来说,最大的褒奖是场(厂)内车辆安全运行,是孩子们在游乐园欢乐的笑声,是居民乘梯时安逸的神态。他用改革者的锐气与工匠的执着,奔走在一线,以创新为刃,以匠心为盾,用为民初心守护着人间烟火里的每一份安稳时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