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场监管动态

177批次产品不合格!京沪苏浙粤五地联手!首次网络销售产品跨区域质量联动抽查结果来了→

  为进一步强化网络销售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2024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五省(市)市场监管部门首次开展了针对网络销售产品的跨区域质量联动抽查,共计抽查960家企业销售的1168批次产品,发现并依法处置不合格产品177批次。

  本次联动抽查涉及电动自行车配件、燃气用品、消防产品、儿童学生用品、汽车用化学品等5类19种产品,均为消费者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大,列入市场监管部门重点监管目录的工业产品。五地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统一抽查方案、统一检验判定标准、统一溯源处置”的方式组织开展工作,抽查范围覆盖了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电商等15个网络销售平台的960家网络销售企业,被抽查产品涉及全国23个省级行政区的889家生产企业,充分贴近消费者日常网络消费购物场景。同时,实行抽查结果互认机制,对不同平台不同销售者销售的同一生产者同一类型的产品减少重复抽查批次,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从抽查结果分析,此次抽查的1168批次产品中发现并依法处置不合格产品177批次。具体来看:

电动自行车配件

汽车用化学品

消防产品

燃气产品

儿童学生用品

  本次联动抽查结果由各地市市场监管部门按规定公开,不合格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已分别交由其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置。对于问题较多的网络销售平台,五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开展行政指导。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针对产品质量问题集中的产业集聚区开展专项治理和质量技术帮扶,帮助企业准确把握标准和政策要求,持续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改进和提升。

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产品质量管理指引

  电子商务经营者通过网络销售产品,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法定义务,承担产品质量责任,接受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按照《工业产品销售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规定,建立健全内部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质量安全总监和质量安全员,建立基于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的动态管理机制,制定《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

  按照《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在其网站首页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面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信息或者该信息的链接标识。如实公示下列与其销售产品有关的。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所销售产品的行政许可、强制性认证、合格证明、警示说明等信息。

  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如实记录进货检查验收情况。不得销售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产品,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根据产品特点采取必要的保管、包装、防护等措施,保证产品贮存、寄递、运输过程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发生影响产品质量的变化。交付消费者的产品应当与销售宣传、产品标识反映的产品质量状况一致。

  确保线上线下销售的同品牌同型号的产品具有同等质量,确需进行差异化销售的,应明确与线下产品不同的规格型号或其他可识别的标识,并对其规格型号、功能配置、选材设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充分披露。

  配合依法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收到或知悉所销售的产品不合格后,应当立即停止销售不合格产品,并按照市场监管部门要求整改,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该产品或其他相关产品采取删除、屏蔽、断链、终止交易等必要措施,消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

  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有重大质量安全风险的产品,如实记录、保存进货、出货信息,实现产品全链条、全流程在本环节的可追溯。依法履行修理、更换、退货义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