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场监管动态

在全国率先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打造“北京服务”市监品牌

  1月23日,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召开。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经营主体质量稳步提升,质量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持续增强,医药、广告产业发展成果丰硕,“三品一特”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消费者权益保护扎实有力。2025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改革意识,激发市场活力,高水平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盘点2024

  在全国率先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

  2024年,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大力推动“扫码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推行“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制度,建立“标准不一致”协调机制,让涉企检查更加公平、透明、规范,以“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监管助力企业发展。改革实施以来,扫码检查率基本实现100%;全市非现场检查项占到全部检查项的77.6%,非现场检查量占比提升至38.6%,减少扰企检查6500余次;将10.5万家企业纳入“无事不扰”清单,首批“无事不扰”企业检查量降幅达到79.1%;协调解决32个“标准不一致”问题。

  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企业注销“一件事”集成

  制定《经营主体登记注册服务规范》系列地方标准及中英文双语版《外商投资公司登记注册办理指南》。在全国率先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全国首个持证AI餐饮机器人落地亦庄。企业注销实现营业执照、海关、税务、社保、医保、公积金、公章注销等事项一站式办理。截至2024年底,我市经营主体268.62万户,同比增长5.08%。科技型企业存量85.9万户,占比近四成。我市企个比5:1,企业三年存活率76%以上。在全国经营主体发展质量评价中连续两年位居首位。

  打造国际一流“北京标准”

  实施《北京市以标准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北京市以标准支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全年发布地方标准297项,现有地方标准累计达2247项。推动服务业标准与国际接轨,北京市地方标准《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转化为国家标准,相关国际标准已正式立项。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首善之区

  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资源,累计服务中小企业3000余家次。半导体装备制造、协作机器人等6条产业链入选全国百条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在卫星导航、城市能源等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中心达17个。

  医药健康和广告产业发展成果丰硕

  临床急需进口药械审批绿色通道等4项高含金量政策落地实施。推动9款新药申报上市,9个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和13个第三类人工智能产品获批上市。药品补充申请审评、药物临床试验获批时间分别缩短70%、50%。出台《关于促进数字广告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率先实施优化医疗广告管理先行先试措施。

  持续发力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抽查全市政策措施886份。推进民生领域反垄断及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统筹“力度”与“温度”,统一市场监管业务领域1510项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定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3.0版,将不予处罚行为扩大至184项,2024年免罚金额4.4亿元。

  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北京市连续5年在国家食品及药品安全考核中位列A级。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市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企业实施多轮全覆盖检查。依托“三医”协同,推进“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设,提高抽检精准性、靶向性,完成市区两级抽检1.3万批。

  精准提升特种设备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推进特种设备“一台一码”智慧监管,多部门可通过科技赋能参与特种设备安全治理,已实现全市8.7万台15年以上老旧电梯的“赋码监管”。实现全市330万支气瓶和1.3万只安全阀追溯管理,确保承压设备来源可溯、去向可寻。3.55万支“气液两相”液化石油气钢瓶全部退出市场。

  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效果显著

  围绕电动自行车、燃气灶具、特种设备、民生计量等重点领域,重拳打击违法行为。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29吨,货值1200万元。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推动退还各类费用6000余万元,惠及1万余户企业。统筹推动预付卡治理,建立企业异常风险监测模型,发现并通报高风险企业3230家次。统筹推动闭店逃债治理,会同公安部门办成“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

  群众诉求解决率、满意率持续提升

  深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2024年市场监管领域行业诉求量同比下降16.52%。其中,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监管问题治理成效显著,全年诉求量下降34.4%。

  展望2025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

  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进一步扩大非现场监管覆盖范围,力争2025年全市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超过50%,非现场检查项占比超过80%。扩大“无事不扰”企业清单范围,“无事不扰”企业清单从去年的10.5万家增加到20万家。健全“标准不一致”协调机制,推动跨部门、跨层级实现“同标同查”。深化落实“一标四维”高质量登记试点任务,持续推进经营范围规范化和登记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改革,积极研究释放更多住所资源。研究企业名称预防性保护机制,加大企业名称保护力度。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范围,推进外资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做好《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落实工作,深化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推进企业注销配套改革,优化经营主体注销一站式服务。

  以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推进强链强企强县工作,聚焦半导体装备制造、协作机器人等9条产业链,开展质量共性技术攻关;健全首都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以标准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行动方案,聚焦民生和安全,填补标准空白,计划完成地方标准立项287项,积极推动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

  以更优服务推动医药健康及广告产业更好发展

  深化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推动临床急需进口药械绿通机制提速提效,深入实施医药健康行动计划,提升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质效,增加美丽健康高品质服务供给。更好统筹广告业活力与秩序,全面落实促进广告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加强数字广告园区建设,促进数字广告业提质升级。

  持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持续规范电商平台经营行为,推动线上线下食品药品同标同质。在校园食品安全方面,探索“中央厨房+微厨房”运行模式,试点推动净菜直供、集中配送等新方式,推动校园食品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持续开展“你点我检”惠民生工作,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监督抽检对焦群众急难愁盼。制定实施深化药品监管改革、促进首都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升药品监管服务效能。

  坚决落实产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

  持续强化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治理,优化产品目录动态管理,严厉打击经营性拼改装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燃气器具、消防产品、儿童和学生用品等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力度。持续开展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重点设备,公共交通场站、燃气点供站等关键区域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推进电梯“一梯一码”落地见效,2025年4月底前实现全市31.6万台电梯全覆盖;完成全市2.6万台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评估。

  强化重点领域监管执法

  聚焦产品质量、特种设备、食品、药品安全等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重点行业领域,推进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治理,聚焦群众关切,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加强机动车检验、室内空气检测等领域监督检查,健全打击治理虚假认证长效机制;持续开展电子计价秤、加油机等计量器具综合治理,规范计量行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