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媒体聚焦

北京牵手21省构建冬奥食品安全机制 问题食品将不出产地

  人民网北京6月22日电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北京冬奥会食品安全动员部署大会上了解到,北京与来自全国21个省55个地市81个县的政府监管部门、基地和企业,启动了食品安全“区域协作、基地保障、全程监管”工作机制。今后,北京市民喜爱的“小龙虾”将以产地为起点,经当地政府开展基地监管和抽检后,持代表产地身份和安全品质的“一票通”直接进入北京餐馆和批发市场。

  区域协作把关源头 建立合格食品产地准出制度

  据了解,北京90%以上的食品靠全国其他省市供应。北京作为食品的特大消费型城市和输入型城市,过去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措施是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口,对市场上的食品开展监督抽检并对不合格食品予以退市下架。今后,北京将与食品产地政府签署监管协议,由产区政府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从食品生产源头对食品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环节进行严格地日常检查、监督抽检,建立合格食品产地准出制度。

  此外,北京还将鼓励本市食品龙头企业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在京外设立基地,统一种植养殖投入品的使用和管理。京内外共同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支持引导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食品基地、企业与本市大型批发市场、大型连锁商超、餐饮企业、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集体伙食采购单位建立产销对接机制,实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和市场价格,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实惠。

  全程追溯信用监管 协议共建食品安全

  产销两地共同建立完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北京对持产地证明、检测合格报告入市的基地产品,将进一步畅通入市渠道,提供便捷服务。对无产地和基地保障的产品将进一步严格抽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控食品安全风险。本市监管部门将与产区政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并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基因鉴别等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检测方法,对基地产品质量安全和运输状况进行追溯和监控。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基地、企业及其相关产品,将予以退市,通报产区政府,并向社会公示。

  记者了解到,在本次会议期间,河北省张家口市、唐山市、沧州市、廊坊市,天津市武清区、宝坻区,内蒙古赤峰市,甘肃省武威市,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吉林省吉林市,湖北省潜江市,海南省海口市,广西防城港市,辽宁省大连市等食品产地政府结合产地食品品种特点,分别与北京市丰台区、通州区、朝阳区、海淀区、顺义区、东城区政府签订了食品安全监管协议。

  此外,本市大型食品批发市场、连锁商超、中央厨房、集体配餐单位与来自全国各地21省55地市81县的基地企业共同签署了优质安全水果蔬菜产销直挂协议500余份,畜禽肉蛋和水产品产销直挂协议近100份,米面粮油制品产销直挂协议130余份。

  面向冬奥会食品安全迎“大考”

  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徐志军说:“北京将以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实施食品安全‘区域协作、基地保障、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全过程治理体系,织密织牢从种植养殖到餐桌消费的全链条、全覆盖防控网络,使人民群众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为构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和冬奥会成功举办提供有力支持。”

  据了解,根据相关工作计划安排,到2019年底之前,北京重点食品的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覆盖率将分别实现果蔬70%、猪牛羊鸡肉60%、禽蛋和水产品50%以上。2021年年底,冬奥会举办在即,食品生产供应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格局将全面形成,基本覆盖本市市场各类食品品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