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示公告 > 其他公示公告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第一综合督察组关于对市市场监管局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综合督察情况的反馈意见

  经市委、市政府批准,2024年7月1日至12月13日,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第一综合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对市市场监管局2023年以来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情况开展综合督察。期间,督察组与市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工作交流,与2名局领导、4名处室主要负责人开展了个别谈话;延伸督察了4个直属单位、5个区市场监管局;采取“四不两直”“明查暗访”方式随机检查了20家企事业单位;调阅资料2000余份;发现问题隐患80项,其中突出问题隐患3项。在认真研究、综合分析基础上,形成督察反馈意见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3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安排部署,持续提升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质效水平。标准制定方面,首次发布消防领域《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规范》《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规范》两项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有效填补了三地消防技术服务机构领域服务规范空白。产品质量监管方面,深刻汲取丰台长峰医院“4·18”重大火灾事故教训,联合多部门制定《强化溶剂型涂料和胶粘剂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管理若干措施》,开展建筑类涂料、胶粘剂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累计检查生产、销售企业2.6万家次,检查产品5.3万件。非现场监管方面,制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非现场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工作方案》,明确“非现场监管为主、现场检查为辅”的基本原则,在系统内电梯、气瓶充装等15个监管业务领域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在创新成果方面,在全国率先不再充装“气液双相”液化石油气瓶;主动将居民住宅老旧电梯监管纳入2024年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综合施策解决民生领域“急难愁盼”问题;全力配合住建部门开展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工作,尝试从根本上解决老旧电梯安全性能低、故障多发等突出问题。资金投入方面,大幅提升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经费,特种设备业务经费从2021年的685.68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305.95万元;产品质量业务经费始终维持在4000万元左右,为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二、主要问题

  对照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综合督察工作要点,结合督察中了解的情况,督察组认为市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责任仍需压实。一是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管理委员会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市市场监管局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能由三个“领导小组”代替,委员会无议事规则和发文权限。其中,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两个领导小组主要依托业务处室自身职责牵头全领域的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综合统筹协调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自我“画圈”设限现象依然存在。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对特种设备修理(含电梯维保)企业以监管许可资质保持情况为主,协同或配合相关部门对作业过程的监管相对弱化。“企安安”中缺少针对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环节的检查清单,特种设备安全全链条隐患排查治理存在缺项。三是对新领域风险隐患认识不足。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对广告行业的日常检查侧重于企业办公场所的消防安全,对广告企业外包行为存在的潜在风险,人员密集场所室内广告牌和电子广告屏可能出现的设施坠落、电气线路故障等远端风险,缺乏应有关注,监管发力不精准。抽查发现,首都机场集团传媒有限公司对承包单位北京过度艺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管理不到位,该承包单位参与大兴机场广告施工的2名电工无特种作业操作证。

  (二)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统筹指导不足。一是横向牵头作用发挥不够。全市检验检测机构700余家,涉及市场监管、农业农村、住建、交通、生态环境、司法、卫生健康等多个行业领域。作为该领域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未厘清与其他部门在检验检测机构中的安全监管职责边界,部门间协调联动力度不足,看似都管、实则都未管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抽查发现,北京市通州机动车检测场(涉及市场、公安、环保等部门)、北京顺通睿远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涉及市场、交通等部门)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规章制度不健全,电气线路敷设、连接不规范等共性问题突出。二是纵向指导督促不到位。督察发现,截至2024年7月12日,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专班未按要求每月调度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情况,未对广告行业、质检技术服务领域有关情况进行季度通报。市市场监管局对各区广告行业年度安全生产检查计划指导不够,部分区市场监管局抽查比例和检查对象缺乏科学性。如,西城区实有广告企业500余家,2024年度检查计划未涉及区级重点广告企业,仅抽查一般单位6家,占比不足总数的2%。

  (三)部分领域安全生产和消防风险问题突出。一是部分充装气瓶超期未检存在安全风险。气瓶充装企业回收使用单位超期未检气瓶的动力不足,市场监管部门缺少制约充装企业“懒政”行为行之有效的硬措施,致使部分过期气瓶长期滞留使用单位。督察组暗访发现,远郊医院库存氧气瓶超期未检情况较为普遍,存在一定安全风险。二是电梯使用单位责任不落实情况依然存在。督察组抽查了4家电梯使用单位,均不同程度存在安全技术档案和管理制度不规范,未使用“市场监管领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隐患自查清单”自查,未按要求开展每日巡查,使用单位将自身管理责任转嫁维保单位“一包了之”等问题。三是电动自行车拼改装专项执法进入“深水区”。市场监管部门对电动自行车先卖后改、店外非法改装电池等隐蔽性改装行为,有效发现手段不足;针对改装电池、解限速、加装座椅等不同性质、不同风险的违法违规行为,未区分危害程度设定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四是直属单位安全安全生产和消防管理不规范。市场监管领域直属单位实验室多,仪器设备、危险化学品多,但部分单位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主体责任不到位,安全风险较大。如,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有限空间作业未审批、无安全技术交底;危险化学品储存间未明确专人管理,缺少应急处置流程和应急电话;锅炉房未采用防火门;疏散走道未加装应急照明灯;应急演练不完善,无演练方案。

  (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还有短板。一是个别区市场监管局隐患发现率低。抽查发现,2024年1月至9月,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检查中油祥龙(北京)石油销售有限公司89次、北京银通信达广告有限公司87次,北京高文瀚德广告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77次,均未发现任何问题隐患,与实际情况不符。二是区级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法定业务执行能力弱化。全市特种设备数量年增速5%,但相关检验人员数量年递减5%,检验环节“人机矛盾”日益突出。此外,部分系统内检验机构核准项目存在缺项,不能全面履行特种设备技术支撑职责。检验人员资格不足,部分检验仪器设备失修、缺失且未能及时更新,检验场地不符合要求等情况较为普遍。三是举报奖励正向激励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市市场监管局虽然印发了《北京市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举报有功人员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但未明确安全生产方面奖励种类。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举报投诉奖励发放量为“零”。四是安全生产智慧化、信息化监管手段应用不足。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在用特种设备信息系统虽然能够满足设备登记、检验管理、数据查询统计等常规工作需要,但近十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仅对信息系统进行“补丁式”升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主要依靠现场检查和检验,手段单一,对“赋码监管”、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探索不足,难以适应智慧监管、“非现场监管”工作新形势、新任务需要。

  三、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强化抓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政治担当。要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要求,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要强化顶层设计,针对气瓶超期滞留、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研究制定好用、管用的硬措施;针对广告行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强化风险分析研判,加强对区工作指导,切实筑牢安全屏障;针对电动自行车拼改装发现难的问题,用足用好举报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举报的积极性;根据电动自行车改装行为的危险程度,设定有区别的处罚裁量基准,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二)进一步强化协调联动,完善规范具有市场监管领域特点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要理顺局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管理委员会与三个“领导小组”间职责关系,规范安全生产议事协调工作体系制度,充分发挥安委会作用,加大对局内处室、直属单位、各区市场监管局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的指导协调力度。要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积极向前一步,敢于攻坚克难,聚焦特种设备全链条监管,主动为相关部门提供安全隐患排查方法,形成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全行业、全链条、全覆盖、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切实发挥市场监管部门在检验检测领域牵头抓总作用,厘清各部门安全监管职责边界,通过非现场监管、部门联合双随机等方式,健全多方参与机制,夯实检验检测机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进一步固本强基,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水平。要持续把基层队伍建设作为根本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加大对执法人员特别是基层一线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依托现有“企安安”培训平台,扩大培训覆盖面;依托实训基地建设,丰富安全培训载体和手段。配齐配强检验检测人员,有效运用检验检测质量抽查、“三书一函”等手段,确保区级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全面履行法定技术支撑职责。要充分利用本市科技资源优势,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大力推动“一梯一码”物联网数字化监管,探索“数字+共治”新型治理模式,有效助力构建电梯安全多元治理体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