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各项要求,紧紧围绕“强党建、稳秩序、促发展、保安全”工作主线,践行“首善标准 监管为民”首都市场监管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彰显首都市场监管担当作为。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坚决践行“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交流研讨、集体调研。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专题研讨班,编制主题教育简报。大兴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党中央和市委要求,聚焦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市场监管领域5个方面20类难点问题,通过集体调研、领题调研和专项调研,分层分类破解难题。坚持成果导向,完成成果转化运用。切实在检视整改上下功夫,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以“首善标准 监管为民”首都市场监管文化引领推动模范机关建设成效突出。以文化建设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实现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再到人文思想和合的更高迈进。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全面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持续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打造“讲奉献、勇担当、善作为、守底线”的高素质市场监管干部队伍。全面创建“建强堡垒、争当先锋”党建品牌,有效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扎实推进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全市80%市场监管所获评“示范所”“规范所”,10个市场监管所获评全国首批五星所,位列直辖市首位。
持之以恒推进行风建设和系统专项整治干事创业精气神显著提升。开展“正行风转作风树新风”大学习大讨论、“局处长走流程”等5个专项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率先印发行风三年攻坚专项行动方案,出台“十个严禁”,紧盯行政许可、执法办案、接诉即办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方位查摆治理突出问题。建立行风问题监督约束机制,强化条线督导,层层压实责任。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和岗位大练兵,以赛促训、以比促干,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专业化能力有效提升。
(二)维护首都良好市场秩序
加快推动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贡献“北京经验”。在北京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技术赋能,构建准入、监管、执法、服务四位一体的首都市场监管数字化体系。4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与北京市政府共同签署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北京)共建协议。确立“机制创新+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和“1+5+N”工作体系,制定“三张清单”。开展示范区、示范点创建工作,推动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更快见效。
率先推出综合监管与执法改革创新举措领跑全国。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办2023年1号文)要求,迅速形成北京市跨部门综合监管实施意见,明确65个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在全市50个场景试点实施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全力压减“一业一单”检查事项,监管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不断提高,推动实现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研究制定《北京市加强非现场监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全面推进本市非现场监管为标志的数字化监管改革。全国率先实现营业执照“企业码”落地,推动“一码检查”小切口试点。“风险+信用”分级分类工作全国领先,208万企业实现信用分级分类,对信用风险较高以上主体开展联合抽查。积极推进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为全市综合监管改革夯实基础。出台全国首部市场监管部门行政指导工作规范,积极探索柔性执法方式。出台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对轻微违法及初次违法免罚慎罚。印发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规范行政裁量基准、提高依法行政效能。
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公平竞争秩序稳步向好。共同制定出台本市实施方案及任务分工清单,建立完善定期调度、协同督办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推动修订《北京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市政府组成部门全覆盖,起草《北京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程序规定》,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在全市开展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工作,清理工作共涉及57个市级单位和16个区。破除行政壁垒,推动京津冀公平竞争审查互查。组织召开北京市反不正当竞争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推动商业秘密保护试点建设。
全面提升综合执法能力护航首都高质量发展。全国首个国家市场监管实战实训基地在北京挂牌。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反不正当竞争、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领域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查办北京市药品领域反垄断执法第一案,扎实开展综合整治假国企央企专项行动,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工作推进会上进行推广。推进北方八省区市经营者集中审查,成效全国领先。全力守护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持续加大价格失序防范处置力度,首都市场价格总体水平基本稳定。
(三)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推动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改革全国领先。优化平台网店登记管理,全国首创拓展线下经营渠道、“一照多址”登记、个转企等3条措施。全国首推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投”应用,北京市电子营业执照累计调用量稳均全国首位。支持外籍人员在线身份认证,实现外资企业全程网办。出台全国首部撤销虚假登记指导文件,为经营主体健康发展营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会同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深化“多报合一”改革,实现“自主确认、一次申报、数据共享、结果共用”,为企业减负,减少填报数据超过220万条。设置信用惩戒“缓冲期”,实施公示信息抽查容错,助力经营主体“轻装前行”。
2023年1至12月,全市新设市场经营主体33.54万户,同比增长23.62%,较疫情前同期增长36.67%。其中,新设企业29.68万户,同比增长20.26%;新设科技型企业12.26万户,同比增长16.34%,占比41.31%;新设外资企业2810户,同比增长14.32%。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市各类经营主体存量255.64万户。
全面建设质量强国首善之区再获佳绩。强化质量工作顶层设计,推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意见》印发实施,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在国家质量工作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A级,消费品质量合格率96.70%,连续6年稳居全国首位。树立质量标杆,北京累计获“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组织18家,位居全国前列,圆满完成第三届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评选工作,历届共评选优秀组织30家,遍布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信息科技等10多个产业领域。新挂牌成立9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全市累计达22个,全国领先。全面实施《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2023年发布地方标准151项,累计2094项,位居全国前列,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是地方标准在全国范围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成功举办中关村论坛标准化与创新发展平行论坛,以标准助推创新发展。计量领域智慧监管实现新突破,国内首次实现对医用数字X光机远程计量和预防性检测,“绿色智能计量关键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北京绿色出行碳普惠计量体系创新”2个项目入选国家“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积极在氢能新兴领域拓展布局,获批建设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加快建设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发展巩固高精尖产业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综合施策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出台支持平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14项措施,推进首都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编制《北京市互联网广告企业合规经营指引》《北京市反垄断合规指引》,引导企业树立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获评全国首批“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打造服务平台经济发展“北京样板”,促进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彰显作为。
大力推动医药健康和广告产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在全国首推重点品种项目制管理,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昌平生命科学园站和亦庄站相继挂牌成立,2个创新药、10个创新医疗器械、6个第三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注册),数量均居全国之首。率先推动全国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落地北京。进一步加大口岸通关服务力度,设立“一站式”进口药品通关检验窗口,开展进口药品通关抽样24小时一体化服务。优化服务助力广告产业加速恢复,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广告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互联网广告企业、明星广告代言人、广告发布行为、金融投资理财、三品一械等5项合规指引,全面落实广告业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对接机制,全力支持广告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动京津冀市场监管协同配合区域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建立“党组领导、沟通协调、督查督办、齐抓共管”四项机制。按照京津冀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落实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1+5”框架协议,推进京津冀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同事同标”,积极服务央企向雄安新区转移,推动区域协同标准化,开展食品和环境领域京津冀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活动,深化三地市场监管“1+N”执法协作体系,推进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多措并举为优化三地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四)守护首都市场安全稳定
全力保障汛期市场监管领域安全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强化灾区和汛期食品安全监管,对1245家受灾企业库存食品全面排查,妥善处置清理浸泡水淹食材4.4万公斤。开展灾区重点食品抽检监测,对涉及的生产经营单位立即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参照大型活动保障模式和标准,对全市21个受灾群众安置点实行驻点监管,保障10.5万人次安全就餐,未发生一例食品安全事件。对3.11万家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实施多轮次全覆盖预警隐患排查,全力修复1603台受损特种设备及1.3公里受损压力管道,组建专家团队24小时响应诉求,顺利完成全部设备维修和保障性检验任务。加强灾区价格执法监测,保障价格秩序稳定。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筑牢安全防线。织密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防线,创新监管执法手段,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效能。推动落实工业产品生产单位、销售单位主体责任,狠抓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质量安全治理,修订锂电池团体标准,完善目录退出机制,今年以来随车锂电池抽检合格率99%,有效保障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推动落实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使用单位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电梯作业安全“回头看”等专项行动,全市气瓶全部纳入追溯系统,实现来源可循、去向可溯、安全可控。推动全市广告经营单位和质检技术服务机构100%完成“企安安”企业端自查使用,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到位,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持续深化食品药品全链条安全监管严守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入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全国“两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关村论坛、服贸会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食品安全“零事故”、服务保障“零差错”,食品安全评议考核连续五年获A级等次。全力办好重要民生实事,33大类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99.14%,“两品一械”抽检12267批,抽检合格率99.84%。在夏季食品安全专项行动中,有效保障本市暑期、假期、汛期“三期”叠加期间食品安全。压实药品安全各方责任,出台全国首个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规范性文件,持续加大对创新药品、儿童用药等重点品种的监督管理,全面开展生产风险隐患排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有效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全面实现接诉即办降量提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有效解决。聚焦行业诉求热点问题加强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推动《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落地见效,优化“诉求即办直通车”机制,强化全系统接诉即办统筹力度,市场监管行业诉求量大幅降低。以虚假宣传问题为“小切口”撬动直播带货问题全链条、多角度综合治理,全闭环守护“3·15”期间市场秩序,针对曝光问题举一反三加强监管,制定“每月一题”长期治理方案,建立工作职责清单,有效防止问题反弹,治理效果显著。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工作部署要求,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努力在新征程上一马当先、走在前列,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
(一)主动服务和融入首都新发展格局
在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和首都标准化战略,高标准开展第四届市政府质量管理奖活动,引导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打造领先全国的“首都质量管理”品牌;以“北京标准”为引领,积极开展“标准化+”行动,推动产业全面升级增效,打造标准创新引领新高地;加快国家石墨烯先进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推动关键新材料“卡脖子”技术实现新突破;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更大力度支持广告业高质量发展,构筑全国最大广告市场的新优势。
(二)推动市场监管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充分发挥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协同津冀推出一批市场监管领域标志性、引领性、首创性举措;积极服务央企向雄安新区转移,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深入贯彻落实区域优化营商环境“1+5”框架协议,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发挥标准、计量、认证等质量基础设施作用,推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京津冀统一市场建设,以协同发展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三)推动综合监管改革向纵深发展
按照“制度建设、系统应用、试点落地”三同步,扎实推进本市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全面落实跨部门综合监管实施意见,明确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完善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协同监管格局。推进更多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落地实施,提升监管现代化水平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实现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开展“风险+信用”分级分类评估,总结提炼试点经验在全市范围复制推广。加快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推动全市各部门应用系统开展“一码检查”,汇聚全市行政检查结果数据,提升全市事中监管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加强非现场监管,落实《北京市加强非现场监管三年行动计划》,健全非现场监管制度机制,让监管“高效”企业“无感”,实现非现场监管在日常监管中全覆盖,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高标准完成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构建准入、监管、执法、服务四位一体的首都市场监管数字化体系,打造数字监管、智慧监管全国标杆。
(四)更大力度优化首都营商环境
一体推动市场监管领域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各项任务以及世行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积极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北京服务”品牌,推动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高标准完成全国首个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登记试点,构建“一标四维”高质量发展登记服务体系,打造促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北京样板,切实提升数字化、智能化在市场准入领域作用,持续优化企业登记“一网通办”平台,拓展外资企业全程网办范围,推动将电子营业执照打造成北京市涉企电子政务服务全场景通行证,丰富电子营业执照“北京专区”功能,推广应用“一企一照一码”。积蓄数字化新势能,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支持平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首都网络市场发展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五)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充分发挥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作用,强化公平竞争督导考核,及时清理废除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加大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力度,着力查处医药、公用事业等领域垄断行为,做好经营者集中审查试点工作,持续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六)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首都安全稳定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贯彻“两个责任”工作机制,筑牢食品、药品、产品、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坚决遏制市场监管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重大影响事件。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进一步提升全链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推动食品安全“包保制”在京全覆盖,积极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高效落实药品安全全生命周期监督检查,全力抓好食品药品抽检监测,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持续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确保首都安全稳定。以接诉即办为抓手,构建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深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进一步“降量提质”,抓好“每月一题”办理,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强化价格行为监管,确保首都价格总体水平基本稳定。
(七)提升监管执法水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加强行政指导工作规范,落实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积极探索柔性执法方式,提升综合执法能力,进一步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统一。
- 相关新闻